诗人深夜无心入眠,目睹着战争带给社会的萧条颓败景象,由感而发,回首往事,心中的悲悯之情倍增。诗中“大城育狐兔,高墉多鸟声。坏宇何寥廓,宿屋邪草生”四句给我们呈现的物象与曹操在《蒿里行》所描写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诗人因景生情,看到此景油然生出“翔徉于阶际,景星一何明。仰首观灵宿,北辰奋休荣”天上星辰竞相争明的景象以及“哀彼失群燕,丧偶独茕茕。单心谁与侣,造房孰与成。”如此悲婉之情。前者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希望重整河山的豪迈情志,后者让我们体会到诗人不仅流露出对战争带给百姓家破人亡的同情之心,而且也在委婉的给我们诉说着诗人年幼丧母的悲切心情
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