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衰草愁烟
姜夔〔宋代〕
予自孩幼随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臯、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自幼年便跟随父亲在古沔州做官,我的姐姐也因此嫁到了那里。这期间我离开又回来,前后将近二十年。不仅我们姐弟情深,沔州的父老乡亲和孩子们也都很喜欢我。丙午年(1186年)冬天,千岩老人萧德藻约我去苕霅。年底时,我乘船冒着风雪顺流而下离开汉阳,心中依依不舍,实在舍不得走。于是写下这首曲子,告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等几位朋友。
衰败的野草笼罩在愁云里,纷乱的乌鸦送走了落日,风沙在平旷的原野上盘旋。记得那时,我拂去金鞭上的积雪,头戴抵御寒冷的绒帽,在繁华街市纵马驰骋的少年模样。有谁怜惜我长久漂泊?这些年只落得满心深深的愁绪难以诉说。好在在沔水边与老朋友重逢,可以在小
创作背景
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丙午),姜夔回到了他幼年生活过的湖北汉阳。他是为了去探望嫁在汉阳的姐姐和郑次皋等朋友们的。在秋天来到汉阳。他这次在汉阳逗留的时间不很长,而感情上却眷恋很深。这首词是临别前与朋友们叙别之作,时约三十二岁。
赏析
词的开篇,细腻地勾勒出临别之际汉阳冬日的景致。“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衰败的野草似被愁云笼罩,纷乱的乌鸦仿佛在向夕阳作别,风沙在广袤的原野上肆意回旋。“愁”“送”二字,用词精妙,以拟人化的笔触,将衰草与乌鸦的忧愁、惜别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营造出一种凄迷怅惘的意境,气象阔大而悠远,瞬间将人卷入孤独忧伤的情绪漩涡之中。这正是以满心愁绪之人观物,所见之物皆被染上了哀愁的色彩。此时的姜夔,已然步入中年,尽管他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却依旧功业未就、声名未显,长期过着漂泊江湖、天涯羁旅的落魄生活。从这首词中不难察觉,他对江湖游士、豪门清客的生活,已然心生厌倦,然而却无力改变现状,无可
简析
《探春慢·衰草愁烟》是一篇叙写友情、慨叹飘泊之作。词的上片忆昔话别,以少年之豪壮反衬今日之离索,收结到对亲情友谊的无限依恋;下片由各地昔游旅况到当下“扁舟东下”,再设想重归之日,充满游踪无定之喟叹。此词绝胜处,全在环境刻画,其中不乏传神之笔,皆折射出词人心意之烦乱。
姜夔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339篇诗文 ► 550条名句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宋代〕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 一作:疆场)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宋代〕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化龙蛇 一作:舞龙蛇)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辛弃疾〔宋代〕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