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自幼年便跟随父亲在古沔州做官,我的姐姐也因此嫁到了那里。这期间我离开又回来,前后将近二十年。不仅我们姐弟情深,沔州的父老乡亲和孩子们也都很喜欢我。丙午年(1186年)冬天,千岩老人萧德藻约我去苕霅。年底时,我乘船冒着风雪顺流而下离开汉阳,心中依依不舍,实在舍不得走。于是写下这首曲子,告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等几位朋友。
衰败的野草笼罩在愁云里,纷乱的乌鸦送走了落日,风沙在平旷的原野上盘旋。记得那时,我拂去金鞭上的积雪,头戴抵御寒冷的绒帽,在繁华街市纵马驰骋的少年模样。有谁怜惜我长久漂泊?这些年只落得满心深深的愁绪难以诉说。好在在沔水边与老朋友重逢,可以在小
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丙午),姜夔回到了他幼年生活过的湖北汉阳。他是为了去探望嫁在汉阳的姐姐和郑次皋等朋友们的。在秋天来到汉阳。他这次在汉阳逗留的时间不很长,而感情上却眷恋很深。这首词是临别前与朋友们叙别之作,时约三十二岁。
词的开篇,细腻地勾勒出临别之际汉阳冬日的景致。“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衰败的野草似被愁云笼罩,纷乱的乌鸦仿佛在向夕阳作别,风沙在广袤的原野上肆意回旋。“愁”“送”二字,用词精妙,以拟人化的笔触,将衰草与乌鸦的忧愁、惜别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营造出一种凄迷怅惘的意境,气象阔大而悠远,瞬间将人卷入孤独忧伤的情绪漩涡之中。这正是以满心愁绪之人观物,所见之物皆被染上了哀愁的色彩。此时的姜夔,已然步入中年,尽管他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却依旧功业未就、声名未显,长期过着漂泊江湖、天涯羁旅的落魄生活。从这首词中不难察觉,他对江湖游士、豪门清客的生活,已然心生厌倦,然而却无力改变现状,无可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 一作: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