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仙子·怀古

张可久 张可久〔元代〕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萧瑟秋风中王昭君跟着打皂雕旗的人到塞外去;明月高照时西施常常在姑苏台上端起金凤杯侍候吴王。一个女子能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样的美女古往今来能有几人?两个美女的事迹千百年来都闪耀着光辉:汉元帝与匈奴和亲时昭君出塞,越国攻灭吴国以后西施才回越国来。养肥了的战马也就无用了。

注释
注释:该散曲的曲牌名为水仙子,宫调为双调,亦入中吕、南吕。
皂雕旗:绘有黑色大雕的旗,这是古代匈奴人用的一种旗帜。秋风远塞皂雕旗:这句指昭君出塞和亲。
高台:这里指姑苏台,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姑苏山上。金凤杯:雕刻有凤凰的金酒杯。明月高台金凤杯:该句指夫差很宠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南宋朝廷在大片国土被金国侵占后,不仅不奋发抗战,收复失地,反而偏安一隅;作者一生沉抑下僚,以山水之乐声色之娱排遣困顿愤慨之心情,他以怀古的方式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借这首小令中对昭君、西施两位美人的怀念,谴责南宋王朝的偏安亡国。

参考资料:完善

1、 傅德岷主编.中国华诗词鉴赏辞典[M].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79-180页
2、 刘维俊著.唐诗宋词元曲名篇赏析[M].凌天出版社,2005.10,第173-174页
3、 钱仲联主编.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第1326页
4、 耿兆林等编著.元散曲浅析[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第224-226页

简析

  《水仙子·怀古》是一首怀古曲,这首曲子热情歌颂了王昭君和西施“为苍生计”的胸怀。作者认为她们是“千古光辉”的杰出女性。结尾“战马空肥”四个字,简洁有力地点出全曲的主题——斥责、抨击丧邦亡国的昏君奸臣。此曲有执着的赞美、有无情的鞭笞,揭开封建社会痈疽之所在,表现出作者无比的愤慨之情。

赏析

  该首怀古曲高度赞美王昭君和西施。虽然她们都是被统治阶级所利用的人物,但在客观上却对民族的和好和祖国的安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肯为苍生计”、“千古光辉”,是极有见地的评价。结尾说“战马空肥”又深刻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小令开首两句,以十分简洁、形象的语言点出了环境和事件。写塞外旅骑,壮豪中颇多凄凉意味;写灵岩歌舞,清冷间不乏妩媚之处。细细品味,使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者的视听感官似乎全被调动起来,深深为句中的意象所感动。第二层中间五句,前两句问肯为苍生着想,以救天下为己任的“红妆”、“妖娆”能有几人,后三句答引出昭君和番、西施入吴的故事。昭君和

展开阅读全文 ∨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 251篇诗文 ► 18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鹦鹉曲·赤壁怀古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调·蟾宫曲·怀古

阿鲁威 阿鲁威〔元代〕

鸱夷后那个清闲?谁爱雨笠烟蓑,七里严湍。除却巢由,更无人到,颍水箕山。叹落日孤鸠往还,笑桃源洞口谁关?试问刘郎,几度花开,几度花残?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昼夜乐·冬

赵显宏 赵显宏〔元代〕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飘飘地乱舞琼瑶,水面上流将去了。觑绝似落英无消耗,似那人水远山遥,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见他来到!
佳人,佳人多命薄!今遭,难逃。难逃他粉悴烟憔,直恁般鱼沉雁杳!谁承望拆散了鸾凤交,空教人梦断魂劳。心痒难揉,心痒难揉。盼不得鸡儿叫。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