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
颜之推〔南北朝〕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 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 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 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 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 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 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注释
王大司马:即王僧辨,南朝梁太原祁(今 山西祁县) 人,字君才,初仕
简析
此文通过对比王大司马母亲魏夫人与梁元帝时一学士父亲的教育方式,强调了严正教育的重要性。魏夫人对儿子要求严格,即使儿子年过四十,稍有不如意仍会责罚,这种教育方式促使王大司马成就了勋业;相反,梁元帝时的学士父亲溺爱儿子,对其优点过分赞扬,对错误则掩饰,期望其自行改正,结果导致儿子日益骄横无礼,最终因言语不当被处死。这则故事警示人们,严正的教育和及时的纠正对于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溺爱只会害了孩子,正所谓“溺子如杀子”。
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学术上,颜之推博学多洽,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14篇诗文 ► 82条名句
奇鹰
《幽明录》〔南北朝〕
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鹰遂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
莽汉断棘
刘义庆〔南北朝〕
终南之上有棘满径,骨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不可解,不受伤不已。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人义形于色,褰裳而入,曰:“汝辈怯,是有何惧!”,遂持刀而入,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指,而右曳于臂,下钩其裾,上牵其袖,未至片刻惫已甚。君子曰:“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何棘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