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婿
《唐语林》〔宋代〕
唐人榜下择婿,多迫于势而非愿者。一少年中榜而美姿,为贵人所慕,命群仆拥至其第。少年欣然而行,略无避逊。既至,观者如堵。须臾,有衣金紫者出,曰:“某有女颇良,原配君子,何如?”少年揖而曰:“寒微得托高门固幸,然须归家与妻子商量,如何?”众人大笑而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朝贵族在科举考试中榜的人中挑选女婿,大多迫于权势而不是自己愿意的。一个年轻人科举考试中榜而且风姿美好,被一贵族人所爱慕,吩咐仆人们簇拥他到府第。年轻人高兴地前行,毫不退避谦让。到了贵族的府第,观看的人围得像墙一样水泄不通。一会儿,有贵族出来,说:“我有个女儿很好,希望能许配给你,怎么样?”年轻人拱手行礼说:“我家境贫寒、地位低微,能依附高贵人家当然幸运,然而必须回家和妻子、孩子商量,怎么样?”大家大笑着离开了。
注释
唐人榜下择婿:唐代贵族流行在科举考试中榜的人中挑选女婿。
势:势力。
欣然:喜悦貌。
避逊:回避辞
简析
此文以戏剧性场景揭露唐代科举制度下“榜下择婿”的畸形婚俗。科举功名使寒士身价倍增,却仍受门阀压制;少年“欣然而行”的从容姿态,既显新科士子对权贵骄横的默许,又为后文反讽埋下伏笔。金紫权贵当众提亲的专横,与少年“与妻子商量”的诙谐回应形成对比——既嘲弄了贵族择婿唯功名不论人伦的荒诞,亦暗含寒门士子对身份跃升后仍难逃工具化命运的清醒认知。众人“大笑而去”的结局,更以黑色幽默揭示封建等级制度下个体反抗的局限性。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宋代〕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