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五代〕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也好江北也罢,原来都是我的家乡,三十年过去了,就像做了一场梦。
当年的吴国宫廷院闱现在已经变得冷冷清清,当年的广陵亭台殿堂也已经变得十分荒凉。
站在江中船上看远处的岫岩被云雾笼罩,就像我的愁云片片。雨水敲打着归去的船就像我的眼泪一行行落下。
自己四兄弟家人共约三百口,闲坐时甚至不忍细细思量。
注释
吴苑:宫阙名
岫:峰峦
赏析
写诗人失国失家后的落魄景象和凄凉心境。山重水尽、绝望无依的兄弟四人,都已不堪愁苦闲坐,再仔细思量,更是令人窒息的绝望。直到国破家亡,李煜才从梦中醒来,才体味到了做俘虏任人宰割的痛苦。梦醒了, 国亡了, 思量追悔也无济于事了。与北宋誓死抵抗未必能取胜,但总比坐以待毙要强得多。李煜尚拥有南唐半壁江山,如能发愤图强,还不知是谁做一统帝王。可恨的是他没有这种雄心壮志,只能坐在飘舟里“细思量”,去为自己家族的处境哀愁了。这是作者真实心情的流露和抒发,不粉饰,不矫造,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晓枫 .论李煜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1-15 .
2、
王文昌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浅论李煜诗词中的“闲”“愁”意绪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12-11-20 .
创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被宋军攻陷,南唐灭亡。李煜三十九岁,成了宋朝的俘虏、降王。这年岁暮时节,在一个阴雨霏靠的日子里,后主率领公主、后妃、朝臣等被押往去大宋都城汴京的路上。马令《南唐书》卷五记载,“煜举族冒雨乘舟,百司官属仅(近)千艘。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自赋诗云”。
参考资料:完善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2、
邓治凡.论南唐李后主的人生定位[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23(1):76-80
简析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家国破败的残败景象,表达亡国君主愁苦不堪的心境和对迷茫未来的担忧。全诗写得情真意切,符合亡国君主的心理特点,言下有无限沉痛,又将这无限沉痛留于不言之中,余音袅袅,感人肺腑。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70篇诗文 ► 262条名句
思越人·古台平
孙光宪〔五代〕
古台平,芳草远,馆娃宫外春深。翠黛空留千载恨,教人何处相寻?
绮罗无复当时事,露花点滴香泪。惆怅遥天横绿水,鸳鸯对对飞起。
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冯延巳〔五代〕
秋入蛮蕉风半裂,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绕砌蛩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
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虞美人·金笼莺报天将曙
李珣〔五代〕
金笼莺报天将曙,惊起分飞处。夜来潜与玉郎期,多情不觉酒醒迟,失归期。
映花避月遥相送,腻髻偏垂凤。却回娇步入香闺,倚屏无语捻云篦,翠眉低。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