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读书宜勤恳勿懈
郑燮〔清代〕
字谕麟徵儿:李师赴宁乡试,放假二十日,尔当照常用功,一切家务,外事自有尔叔管,内事自有尔母管,何必要尔问讯。至于邻里亲戚,无论与我家有隙无隙,是亲是疏,在尔只宜尊之敬之,见而则谨执后辈礼,笑脸向人,岂可因族人背后讥笑我家,邻人曾窃吾家园蔬,遇尔尊称,尔竟置之不理,枉读圣贤书,全不解泛爱众之义。尔在少年时代,已积下许多嫌怨,将来管理家政,必致个个都是仇人,奚能立身处世!古来贤人君子,无与乡党宗族不睦者。小怨不忘,睚眦必报,乃属贱丈夫之所为,尔万不可学此卑鄙行为。兹得尔母来书报告,特此郑重告诫,谨遵勿忘。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现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不宜寓目,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给麟徵儿的书信:李老师前往宁乡参加科举考试,会放假二十天。在此期间,你应当像平常一样勤奋学习。家中的一切事务,外部事务有你叔叔负责,内部事务有你母亲料理,你不必过问。至于邻里亲戚,不论他们与我们家有无嫌隙,是亲近还是疏远,你都应该保持尊敬,见到他们时要恭敬地行后辈之礼,面带微笑。怎能因为族人背后议论我家,或是邻居曾偷过咱家的菜,就在他们对你表示尊重时,你却置之不理呢?这样岂不是枉费了读的圣贤书,完全不理解“泛爱众”的道理。你在少年时期就积累了这么多嫌隙和怨恨,将来若掌管家事,恐怕每个人都会成为你的仇人,你怎能立身处世呢?自古以来,贤人君子没有与乡邻宗族不和睦的。对小小
郑燮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96篇诗文 ► 135条名句
半野园图记
刘大櫆〔清代〕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种松
宋荦〔清代〕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日瘦阴还薄,风多响自重。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