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婆罗门引
段克己〔金朝〕
癸卯元宵与诸君各赋词以为华所见,以望月婆罗门引歌之。酒酣击节,将有堕开元之泪者。
暮云收尽,柳梢华月转银盘。东风轻扇春寒。玉辇通宵游幸,彩仗驾双鸾。间鸣弦脆管,鼎沸鳌山。
漏声未残。人半醉、尚追欢。是处灯围绣毂,花簇雕鞍。繁华梦断,醉几度、春风双鬓斑。回首处、不见长安。
赏析
癸卯即公元1243年。此词因这年元宵而作。 元宵始于汉代初期,至唐代发展成为热闹的佳节。宋代以后,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民间盛大的传统节日。以正月十五元宵节为题材的诗词,历代多有。唐代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写承平时代长安元宵夜景,纯是颂诗。宋代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词则以追忆杭州上元的热闹来反衬自己贬官密州后的苍凉心境。周邦彦的《解语花·上元》则通过描写元宵节的盛景,归结到抒发个人身世之感。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别有怀抱,意不在专咏元宵。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则抚今追昔,直抒国亡家破之恨。可见,同样的元宵佳节,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抒发的感情是不同的。那么这首词抒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198篇诗文 ► 25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