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琵琶

苏轼 苏轼〔宋代〕

定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
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小。试教弹作辊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能镇住全场的贺老如今在何处?不知历经多少次,所谓的 “新声” 已屡屡更改。令人烦怨的新声让传统高雅的旧曲衰落,凡俗的听众只懂繁杂花哨的弹奏,那些真正的雅乐不必再弹给他们听。
断弦琴音中的深意试问谁能知晓?只有七岁的蔡文姬领悟。试着让她弹奏出辊雷声般雄浑的声调,想必那些经历过开元盛世的遗老们,定会热泪纵横。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定场:指贺老琴艺出众,镇得住场子。
贺老:贺怀智,唐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苏轼家中藏有唐开元时雷琴一类的珍贵乐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陈季常从岐亭来访苏轼,苏轼拿出珍贵乐器让会客中善琴者弹之,引起苏轼的旧思后作该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17-619

赏析

  上片侧重怀古伤今,讥讽 “俗耳” 之辈对传统乐曲的低俗鉴赏水准。“定场贺老今何在” 以设问句式,感慨当年深受众人喜爱的压轴乐声已然消逝,技艺高超的琵琶名手贺老如今又在何处。“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 进一步铺陈,传统高雅的 “旧声” 被肆意篡改得面目全非,这些所谓的 “新声” 最终反倒化作引人不满的怨曲。“今何在” 三字道尽今昔变迁,“几度” 凸显新声更迭毫无节制,“旧声阑” 则点明传统乐曲的衰微宿命。“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彼时俗耳之辈已然占据乐坛主流,他们只会沉迷繁杂指法胡乱拨弄,根本不配欣赏正统演奏。“只知”“不须” 二词,毫不留情地讥讽传统乐风日渐式微,竟沦落到这般无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词上片怀古伤今,慨叹音乐的变化太大,嘲讽“俗耳”者们对传统乐曲的低级欣赏水平;下片弃怨转赞,以古论今,说明优秀传统的乐曲一定会有隔代知音。全词语言精练,寓意深刻,借古代音乐典故,表明词人的音乐观;亦借以对变法重新作出自己的评判。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孤馆灯青

苏轼 苏轼〔宋代〕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苏轼〔宋代〕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泊船瓜洲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绿 一作:自绿)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