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赋(并序)
李华〔唐代〕
华容石门山有木兰树,乡人不识,伐以为薪,馀一本,方操柯未下,县令李韶行春见之,息马其阴,喟然叹曰,功列桐君之书,名载骚人之词,生于遐深,委于薪燎,天地之产珍物,将焉用之,爰戒虞衡,禁其翦伐,按本草,木兰似桂而香,去风热,明耳目,在木部上篇,乃采斫而归,理疾多验,由是远近从而采之,干剖枝分,殆枯槁矣,士之生世,出处语默难乎哉,韶余从子也,尝为余言,感而为赋云:沂长江以遐览,爱楚山之寂寥,山有嘉树兮名木兰,郁森森以苕苕,当圣政之文明,降元和于九霄,祛祲沴之为虐,贯冬夏而不凋,白波润其根柢,玄雪畅其枝条,沐春雨之濯濯,鸣秋风以萧萧,素肤紫肌,绿叶缃蒂,疏密耸附,高卑阴蔽,华如霜雪,实若星丽,节劲松竹,香浓兰桂,宜不植于人间,聊独立于天际,徒翳荟兮为邻,挺坚芳兮此身,嘉名列于道书,坠露饮乎骚人,至若灵山雾歇,蔼蔼林樾,当楚泽之晨霞,耿洞庭之夜月,发清明于视听,洗烦烛于心骨,韵众壑之空峒,潜微云之灭没,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复啼,窅深林以冥冥,覆百仞之玄谿,彼逸人兮有所思,恋芳阴兮步迟迟,怅幽独兮人莫知,怀馨香兮将为谁,惋樵夫之无惠,混众木而皆尽,指画类而挥斤,遇仁人之不忍,方甘心而剿绝,俄固抵于倾殒,怜春华而搴芳,顾落日而𢌞轸,达者有言,巧劳智忧,养命蠲疾,人胡不求,枝残体剥,泽尽枯留,憔悴空山,离披素秋,鸟避弋而高翔,鱼畏网而深游,不材则终其天年,能鸣则免于俎羞,奚此木之不终,独隐见而离忧,自昔沦芳于朝市,坠实于林丘,徒郁咽而无声,可胜言而计筹者哉,吾闻曰,人助者信,神听者直,则臧仓譛言,宣尼失职,出处语默,与时消息,则子云投阁,方回受殛,故知天地无心,死生同域,纭纭品物,物有其极,至人者委性循于自然,不任夫智之与力也,虽贤愚各全其好,草木不夭其生植,已而已而,繄不可得。
李华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隐居大别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30篇诗文 ► 76条名句
李凭箜篌引
李贺〔唐代〕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偶作寄朗之
白居易〔唐代〕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天末怀李白
杜甫〔唐代〕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