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空城计
《三国志》〔魏晋〕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人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计出。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抚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遣魏延等各将领率军向东进发,诸葛亮自己仅留一万人守城。晋宣帝(司马懿)率领二十万人抵抗诸葛亮,却与魏延的军队交错行军,径直向前,在距离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停下,侦察人员向宣帝报告,说诸葛亮在城中兵力少且力量薄弱。诸葛亮也知道宣帝即将到达,且已逼近。他想要前往魏延的军队,但距离太远,如果回头追赶魏延的军队,势必赶不上。将士们都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诸葛亮却神态自若,下令军中把军旗放倒,战鼓停息,不得随意离开营帐;又命令打开四座城门,扫地洒水。宣帝一向认为诸葛亮行事稳重,现在却突然看到他形势示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军队,于是带领军队向北往山上走。第二天
简析
本文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文章通过叙述诸葛亮在兵力悬殊且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以空城计成功迷惑司马懿并化解危机的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高超智谋,也体现出智谋与胆识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饮酒·十九
陶渊明〔魏晋〕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悼亡诗三首·其二
潘岳〔魏晋〕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仿佛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零落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咏蕙诗
繁钦〔魏晋〕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