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上元月蚀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瑶华映阙,烘散蓂墀雪。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娥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光映彻宫阙,洒落在生有蓂荚的宫殿台阶前,雪白一片。与寻常的月夜之景不同,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忽然,水中的月影仿佛初弦的新月,暗淡无光,只能借助庭院里的莲花状的宫灯来增添光辉,七种珍宝缀饰成一轮圆月,月亮轮廓外围的光晕年复一年地高悬在天空。

注释
上元: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瑶(yáo)华: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此处借指入蚀之月仿佛是光彩照人的美玉一般。
阙(què):帝王的住所。
蓂墀(míng chí):生有蓂荚的宫殿台阶。蓂,一种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写作时间,一说作于康熙四年(1665),时年作者十岁。

参考资料:完善

1、 洪钧.《纳兰性德》.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5

赏析

  上元节即元宵节。纳兰虽然是写上元节,但他却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写。这首词全用白描写月食,前后八句,写了月食的全过程及其不同的景象。上片前一句描绘了月全食时所见的景象,入蚀之月仿佛是光彩照人的美玉一般,生长字瑞草的殿阶上,呈现出洁白一片的景象。下片写月出蚀的情景,前两句写月蚀渐出,犹如初弦夜之景,后两句写蚀出复愿,清辉洒满天上人间。

  “瑶华映阙”,瑶华散发出的光芒,不用雕琢,自然而美丽,在夜色中久久不能散去。而在这里,纳兰用瑶华来写月光,更是突出了月色的清冷,仿佛美玉一般,动人心魄。月亮发出犹如美玉一般的光芒,照射着大地,此处短短四个字,却能令人联想起无数的月色美景。“烘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本首词全用白描,不加雕琢。上片前一句描绘了月全食时所见的景象,入蚀之月仿佛是光彩照人的美玉一般,生长字瑞草的殿阶上,呈现出洁白一片的景象。景象与往年相比,更富朦胧感、梦幻感。下片写月出蚀的情景,前两句写月蚀渐出,犹如初弦夜之景,后二句写蚀出复圆,光重新洒满人间,让人有种劫后重逢的喜悦。前后八句,写了月蚀的全过程及其不同的景象。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6篇诗文 ► 128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孝子传

袁枚 袁枚〔清代〕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论诗五首·其四

赵翼 赵翼〔清代〕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花开到九分

叶燮 叶燮〔清代〕

亚枝低拂碧窗纱,镂月烘霞日日加。
祝汝一分留作伴,可怜处士已无家。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