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遗爱亭记

苏轼 苏轼〔宋代〕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动,此动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公,夫何赫赫名动有哉!

  东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每岁动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动茶,烹而饮动。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子瞻名动曰“遗爱”。时谷自蜀来,客于子瞻,因子瞻以见公。公命谷记动。谷愚朴,羁旅人也,何足以知公?采道路动言,质动于子瞻,以为动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何武(字君公)所到之处,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当他离开后,人们就会怀念他,这就是人们说所的“遗爱”。真正的君子是遵循事理而行事,当事理穷尽时就停止;顺应事物的变化而行动,当事物离去后又恢复到原状,这样的行事方式怎会有显赫的名声呢!

  东海的徐君献,以朝散郎的身份在黄州当政,他从不轻易发怒,但百姓却不敢违法乱纪;他并不常去苛察官吏,但官吏们却不敢欺骗他;他整日悠闲无事,只是吟诗长啸罢了。每年春季,他都会与眉山的苏子瞻(苏轼)一同游览安国寺,在竹林间的亭子里饮酒,采摘亭下的茶叶,烹煮后共饮。 徐君献离任,安国寺的僧人继连想给凉亭起个名字。苏子为它取名“遗爱”.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黄州城南有安国寺,寺里竹丛之中有座和尚修建的小亭。苏东坡遭贬谪来到黄州,黄州太守徐君猷,早就敬佩他的品节,俩人很快成为朋友,经常诗酒相酬。每每闲暇之时,他们相约来安国寺,坐到小亭里,说古论今,甚为惬意。苏子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重阳节前后,徐君猷要离开黄州赴湖南上任,安国寺僧首继连怀念太守,特请苏东坡为他们常聚坐的安国寺竹间亭取个名字,并题额留念。苏东坡觉得遭贬谪来到黄州后,时时得到太守照顾,先借他临皋亭安身,又拨给他土地养家,还经常请他喝酒品茶,而且太守为官清廉,有益乡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苏轼便给竹间亭取名为“遗爱亭”。当时苏东坡的同乡好友巢谷来黄州探望,住在苏东坡家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遗爱亭记》开篇设问,引出文眼。“武”是脚步、足迹的意思。这段文字有人解释为竹间亭很平凡,游而去之,思而得名为“遗爱”。也有人解释为有才华的人无论到何处,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他离去之后老百姓都会怀念他,这就是所谓的“留下仁爱”。

  徐君猷是个不折腾、不扰民的好官。他遵循事理而行动,事理穷尽行动就终止,应对客观事物而作为,事情完毕就回到常态。就是这样一个奉行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执政理念的黄州知府,从不迁怒百姓,而百姓也不会违背他的意愿;从不苛责官吏,而官吏也没有欺瞒他,终日无事,就喜欢吟诗作赋而已。寥寥数语,一个深得百姓拥戴的地方官员为官一方的吏治作风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2篇诗文 ► 482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花山寺壁

苏舜钦 苏舜钦〔宋代〕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

钱惟演 钱惟演〔宋代〕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渐觉 一作:渐变;鸾镜 一作:鸾鉴;昔时 一作:昔年)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