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宫人庆奴
李煜〔五代〕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纪渐长,面对烂漫春光都有些羞怯了,旧日同游的芳景处处唤起心头的伤感。
多谢那长长的柳枝好似还认得我,特意垂下如烟的柳穗轻轻拂过我的头。
注释
风情:风月之情,指男女相亲相爱之情,这里指好容貌。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有词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羞:羞愧。
到处:随处,各处。
芳魂:指美人的魂魄。
旧游:以往游览所经之处。
多谢:一作“多见”,《全唐诗》、《西溪丛语》、《墨庄漫录》等本均作“多谢”。
长条:指柳树下垂的枝条。
似:好像。
强:勉
评析
此词调名于诸本二主词或作《柳枝》、或作《杨柳枝》。这首词于清《全唐诗》中有题作“赐宫人庆奴”。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江南李后主尝于黄罗扇上书赐宫人庆奴云:‘……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想见其风流也。扇至今传在贵人家。”明顾起云《客座赘语》中亦云:“南唐宫人庆奴,后主尝赐以词云:‘……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书于黄罗扇上,流落人间,盖柳枝词也。”其他如《西溪丛话》、《六砚斋三笔》等本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见,这首词当是李煜前期的作品。这首词是李煜代宫女庆奴书、书后赐与庆奴的,所以词中的主人公
创作背景
此诗于诸本二主词或作《柳枝》、或作《杨柳枝》。这首诗于清《全唐诗》中有题作“赐宫人庆奴”。这首诗当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简析
《赐宫人庆奴》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直写女子青春不再,人老色衰;次句说处处都曾留下过她与情人的足迹和影子;三句以柳枝相喻,是其怀思、处处生情的真实写照;尾句愁意渐深,柳枝本无“强垂”之意,但人总有邀宠之心,但因风情渐老、勉强不来,其中的无可奈何之情让人感伤。全诗以第一人称口吻写成,既有直叙,也有妙喻,通过宫女的感伤情怀侧面透露出她的不幸身世。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71篇诗文 ► 260条名句
河传·燕飏
顾夐〔五代〕
燕飏,晴景。小窗屏暖,鸳鸯交颈。菱花掩却翠鬟欹,慵整,海棠帘外影。
绣帏香断金鸂鶒,无消息。心事空相忆,倚东风。春正浓,愁红,泪痕衣上重。
辨白檀树
《玉堂闲话》〔五代〕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