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泊牛渚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余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晚风从芦苇丛中吹来,秋日的江面漾起鳞甲般的波浪。
天边残留的晚霞忽然变幻了颜色,远处天边征行的大雁隐约传来声响。
军营的鼓声已没了声响,江面上渔家的灯火已经点亮。
如今再没有人能像袁宏那样咏史,我只能独自在月下徘徊彷徨。

注释
牛渚:山名,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紧临大江。此处是沟通大江南北的重要津渡。
鳞甲:形容风吹水的波纹像鱼鳞。
戍鼓:驻防军营的鼓声。
咏史:指的是东晋时代出身贫寒的袁宏,因善咏史诗而被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提携发迹的故事。据《晋书·文苑传》:“袁宏少时孤贫,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赴任和州刺史途中。其时诗人从夔州顺江而下,往赴和州,晚泊于牛渚山下。晋代袁宏咏史,为谢尚所重的典故就发生在牛渚山。斯人已殁,此景尚存,诗人游览此地时,又恰值凄清的初秋之季,不禁触发其思古之幽情,遂成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3-94
2、 赵娟 姜剑云 解评.刘禹锡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11-113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寥寥数语就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凄清衰飒的基调。晚风轻拂,芦苇丛随之轻摇;而秋日的江水,在微风的轻拂下,泛起层层波纹,如鳞甲般闪烁。这里的“晚”与“秋”,不仅勾勒出一幅暮秋晚景,更深刻地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萧瑟。

  颔联两句继续写眼前之景,满天绚烂的晚霞忽然间变幻了颜色,远处天边征行的大雁隐约传来声响。“残霞”点出一个“晚”字,“游雁”烘托出秋的气氛。看似不经意的随机点染,却处处紧扣诗题。这两句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残霞变色、远雁哀鸣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寂寥、凄清的伤感情调。

  颈联则巧妙地通过场景的转换,暗示了时间的悄然流逝。军营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晚泊牛渚》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诗的首联写风吹江面,为全诗定下凄清衰飒的基调;颔联写眼前的满天晚霞,以及天边征行的大雁,继续渲染伤感的情调;颈联写军营鼓声渐息,渔家已万家灯火,显示了时间的推移;尾联用典,抒发自身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感慨。全诗以写景见长,借景抒情,情随境生,文字简约,风格流畅,体式不拘常规,别具一格。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02篇诗文 ► 59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李颀〔唐代〕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莫见 一作:莫是)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韦庄〔唐代〕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李益〔唐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