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勇猛的将军,你很早的时候就已名扬四海,在主将之间争雄斗胜。
寒来暑往,征战疆场,春风几度入塞;寒夜之中,登山围猎是惯常之事。
打仗布阵,三军像龙蛇一样首尾相应;军纪严明,军队行军途中秋毫无犯。
今日将军回归边地,军队散尽,过萧关时只见人老发白,情景落寞寂然。
注释
韩都护:不详其人。都护:官名。唐时,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统辖边远诸国,都护府置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此诗《宣统固原州志》作《送都尉归边》。
争雄:争胜,争强。
上将:主将,统帅。
塞:指边塞。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首联“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两句化用项羽典故。据《史记·项羽本纪》载: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巨鹿之战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此诗开篇回忆韩都护少时英勇,扬名于上将之中,并暗用项羽之事,以称颂韩都护的用威。
颔联“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两句暗用西汉李广的典故。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广曾夜猎,“中石没镞”。“春入塞”应“战多”,形容年年征战,冬去春又来。登山夜猎,异常危险,着一“惯”字,既照应上句“战多”,又显示韩都护武艺高强。这两句称颂韩都护
《送韩都护还边》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化用项羽典故,暗用项羽之事,以称颂韩都护的用威;颔联暗用西汉李广的典故,称颂韩都护久经沙场、武功不凡;颈联写韩都护的阵法之奇,军纪之严;尾联饱含着诗人对韩都护的深切同情。此诗塑造了韩都护好勇知兵、久经沙场、斗志不衰的英雄形象,对韩都护至老仍为国寂寞还边深表同情,其中亦包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唐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 一作:飘摇;无所 一作:更何)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血 一作:雪)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