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秦观〔宋代〕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枝头上黄莺啼鸣,梦中惊醒的我泪流满面,新落下的泪痕叠着旧泪痕。丈夫远在千里关山,整个春天都没有寄一封家书,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他。
早上起来,没有人可以诉说一句话,只有空对着酒杯。内心悲痛已至极点,直到黄昏时分都难以平息。夜里刚刚灯油熬干了,窗外雨打梨花,还是闭门听着吧。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小令词调,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等。
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啼痕:泪痕。唐岑参《长门怨》诗:“绿钱侵履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梦”是此片的关节。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戌在外,远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此就地点而言;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里,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清晨时分,黄莺之啼鸣却无情地将她从甜蜜的梦境中拉扯回现实,面对分离,音信杳无,她不禁绝望痛哭。
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被莺啼唤醒后,她泪已干涸,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未详,其作者也尚有争议。清代王鹏运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案语以为北宋词人秦观所作。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收此词,以为李清照所作。而《全宋词》归入无名氏的作品。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68-2369
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过片前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末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词中抓住鸟莺啭的动人旋律,巧妙地融入词调,极深挚地传达出闺中妇女对远人的思念之情。全词因声传情,声情并茂,通篇宛转流畅,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堪称佳作。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663篇诗文 ► 401条名句
端午即事
文天祥〔宋代〕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朱熹〔宋代〕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