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诗作于1910年秋。 16岁的毛泽东当时正在离家乡50多里的湘乡县东山书院读书。湘乡东山书院不同于一般的县学馆,自清代同治年间以来,湘乡出了个曾国藩,他因为率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而为清政府立了大功,因而湘乡由于军功而获得二品以上官爵的就有两千多家,从而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军官兼地主的特权阶层。东山书院便是为了培养这些人家的子弟能博取功名利禄而兴办的。在东山书院读书的大多数是那些地主豪绅的纨绔子弟,他们穿着华丽,看不起来自穷乡僻壤、穿着简朴的毛泽东。因为被许多同学疏远,毛泽东在精神上感到有些压抑,大概因此之故,毛泽东写下了这首题为《咏蛙》的诗。
参考资料:完善
洪兴祖,字庆善,镇江丹阳人。少读《礼》至《中庸》,顿悟性命之理,绩文日进。高宗时在扬州,庶事草创。召试,授秘书省正字,后为太常博士。
上疏乞收人心,纳谋策,安民情,壮国威。又论国家再造,一宜以艺祖为法。绍兴四年,苏、湖地震。兴祖时为驾部郎官,应诏上疏,其言朝廷纪纲之失,为时宰相恶,主管太平观。
起知广德军,视水原为陂塘六百余所,民无旱忧。知真州。州当兵冲,疮痍未瘳。兴祖至,请复一年租,从之。明年再请,又从之。自是流民复业,垦辟荒田至七万余亩。
徙知饶州。是时秦桧当国,谏官多桧门下,争弹劾以媚桧。兴祖坐尝作《论语解·序》,语涉怨望,编管昭州。卒,年六十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