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其二

顾炎武 顾炎武〔明代〕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
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关塞处处吹起胡笳,让人心中忧愁,可偏偏看不到中原地区有战车出发。
楚国三户遗民已将秦国灭掉,方圆十里的土地依然能复兴少康之家。
苍龙日暮时分还腾空行雨,老树在春深时更是开出新花。
等到汉家朝廷获胜的明诏到来,你我泛游五湖,同去寻觅钓鱼的木筏。

注释
熊绎(yì)国:指楚国。
一成: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方十里。
启:开拓。
少康:夏代中兴之主。
汉庭:指代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汉民族政权。
明诏:英明的诏令。
“五湖”句:用范蠡复兴越国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典。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公元1662年(清代康熙元年)秋,顾炎武由河北入山西,在太原结识傅山,一见如故。次年春,顾炎武外出回家,途中与傅山相遇,傅氏以《晤言宁人先生还村途中叹息有诗》相赠。顾炎武因次韵二首相答。这是其中第二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道英,刘孝严主编;韩进廉,张一平本册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6册 清近[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6.

赏析

  本首诗作者主要表达自己的复国之志,要遗民们坚持抗清,而不能隐居遁世,待到复国后,功成身退,才算得上有高尚的节操。此两首诗用典精当,对仗工稳,虽是次韵,却能不受束缚而挥洒自如。

  此首在友情基础上,将个人交往拓展为历史责任。开头展现现实图景,侧耳听关塞,满耳是清人的胡笳,再也不见汉军所驾的战车在中原纵横驰奔,不免愁上心头,深为复国前途担心。但作者的信心是不死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夏朝少康仅有一成即方圆十里的土地,仍使夏朝再度中兴。作者自己虽如苍龙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仍要行风播雨;虽如老树已年深月久,一到春天,仍要怒放鲜花;他曾说“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又酬傅处士次韵二首·其二》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以“愁”字定下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因听到边关塞外遍传胡笳之声而心生忧愁,他眺望中原,却未见战车的踪影;颔联借古喻今,运用两个典故来激励人心;颈联以自然景象喻人,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尾联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首诗在友情基础上,将个人交往拓展为历史责任,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含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深切期盼。

顾炎武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411篇诗文 ► 9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翠鸟移巢

冯梦龙 冯梦龙〔明代〕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不足歌

朱载堉〔明代〕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
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职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
洞宾陪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张岱〔明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