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富贵有馀乐
朱熹〔宋代〕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富贵时有多余的乐趣,贫贱时也不必过于忧愁。谁知道天道的幽深险峻,吉凶祸福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请看那东门外的黄犬,再听听那华亭的鹤唳,千古的遗憾难以消除。哪里比得上鸱夷子,披散着头发,在小船上逍遥自在。
鸱夷子,成就了霸业,又有多余的智谋。曾经身居高位,与卿相并列,最终却回归江湖,持钓竿垂钓。春天的白昼,五湖烟波浩渺;秋天的夜晚,天空云月皎洁,除此之外都显得那么悠远。永远抛弃人间的俗事,把我的道义寄托在沧洲之上。
注释
馀:同“余”,多余、剩余。
倚伏: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东门黄犬:典出《史记·李斯列传》,指李斯被赵高诬
赏析
朱熹的这首《水调歌头》以富贵贫贱、天道幽险为引子,通过对比东门黄犬、华亭清唳的典故与鸱夷子的逍遥自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词中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通过描绘鸱夷子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心中理想的隐逸生活状态。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总结 朱熹的《水调歌头》通过对比富贵贫贱与天道幽险,以及对东门黄犬、华亭清唳与鸱夷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朱熹诗词中的佳作之一。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朱熹作为一位理学大师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401篇诗文 ► 236条名句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宋代〕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宋代〕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生入 一作:生出)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蝶恋花·春景
苏轼〔宋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