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学书
《渑水燕谈录》〔宋代〕
太宗朝,有王学者学右军书,深留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学,学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学,对如初。或询其意,学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学之规益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太宗执政时期,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多次派遣宦官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没有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会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勉励的成果。
注释
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炅)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者:……的人 。
简析
这则故事不仅体现了太宗皇帝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更彰显出王著作为书法家的深邃眼光与师德。文中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的帮助下最后学成的事例来告诉人们: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要追求完美;同时表现出王著是一个善于劝勉、鼓励他人学习,并深谙引导之方的人。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宋代〕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红芍药·人生百岁
王观〔宋代〕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