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改斋漫录·欧阳公多谈吏事
吴曾〔宋代〕
张芸叟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贬官夷陵,彼非人境也。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且夷陵荒远偏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迨令三十余年,出入中外,忝尘三事,以此自将。今日以人望我,必为翰墨致身;以我自观,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是时,老苏父子间亦在焉,尝闻此语。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或问之,则答曰:“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芸叟初次来到京城,渴望拜访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他常聆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的谈论,发现他们中多数人谈及文学历史,唯独欧阳修经常谈论政事。过了一段时间,张芸叟忍不住问:“一般学者来拜见先生,都期望听到关于道德学问和文章写作的教诲。但先生您却多谈政事,我有些不解。”欧阳修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你们都是当今的杰出人才,将来遇到实际事务时,自然会明白。大抵来说,文学只能修养个人品德,而政事却能造福社会。我过去被贬到夷陵,那里偏远荒凉,非人烟稠密之地。正值壮年,尚未厌倦学习,本想找《史记》《汉书》来读,但公私藏书都没有。为了打发时间,我就取来官府档案中陈年的公文案卷,反复阅
吴曾
抚州崇仁人,字虎臣。高宗绍兴中以献所著书补右迪功郎。历敕令所删定官、宗正寺主簿、太常丞、吏部郎官。阿附秦桧,为士流嗤鄙。后知严州,致仕卒。博学,精于考證。有《能改斋漫录》、《环溪文集》。► 5篇诗文
多丽·咏白菊
李清照〔宋代〕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宋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宋代〕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