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人谣
王建〔唐代〕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海人没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们潜入深海采撷珍珠,又驱使大象运送,只为缴纳每年的赋税。
采珠时,险恶的波涛遮天蔽日;运珠时,崎岖的山路阻塞难行。皇宫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满的府库。
注释
海人:常潜海底的劳动者。
役象:海南出象,采珠人使象作为纳税的交通工具。
恶波:指险恶的波涛。
山塞路:言陆运之苦。
未央宫:西汉长安宫名,这里借指唐代皇宫。
杀象:象牙是贡物,杀象可以取牙。传说生活在海上的人有杀象祭风神以祈求风波平静的习俗。
赏析
这首诗属于新乐府体裁,借助鲜明的对比手法,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之下,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海人无家海里住”,诗歌开篇就交代了 “海人” 的生活境况与工作环境。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园,常年下水劳作,大部分时间都浸泡在又咸又涩的海水中。一个 “住” 字,形象又准确地体现出 “海人” 工作时间的漫长与劳动强度的巨大,用字堪称精准。第二句 “采珠役象为岁赋” 则对首句进行了补充说明,“海人” 靠采珠谋生,目的是缴纳赋税。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负担极为沉重,工作条件也异常恶劣。“恶波横天山塞路” 是诗人的渲染之笔,对前两句内容进行了具体刻画:采珠时往往风大浪急、波涛
简析
《海人谣》是一首七言乐府诗。此诗以“海人”为描写对象,运用写实的笔法再现中唐时期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受残酷剥削压迫的痛苦生活,对当时不合理的赋役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控诉与批判。全诗语言简练,对比鲜明,寓意深刻,清晰地反映出诗人的不平和愤怒之感。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411篇诗文 ► 347条名句
碧城三首
李商隐〔唐代〕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牡丹
徐凝〔唐代〕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