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浑山庄
宋之问〔唐代〕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回陆浑山就像油然生出超然物外之情,背负竹杖巡视山地农事感受山林美景。
顺着溪流一路赏花,我抵达溪水的源头;为了采摘药草,我行走在幽静的树林。
山野的人们热情打招呼,交换姓氏;好客的山鸟鸣叫着,仿佛呼叫自己的名字。
归去吧归去吧,还是独善吾身快活,自己真是缺乏德能,愧对明时又愧对此生。
注释
陆浑:地名,在今河南省嵩县。
物外:世外,谓超脱于尘世之外。
岩耕:耕种于山中。借指隐居。
野人:泛指村野之人。
“山鸟”句:据崔豹《古今注》载:“南方有鸟名鹧鸪,其名自呼,向日而飞。”这
创作背景
《陆浑山庄》是宋之问前期的作品。宋之问一生混迹于官场,虽然在宦海中几经沉浮都没有痛下决心,绝尘归隐,但他爱好山水之心却是真挚的。他在长安附近有蓝田辋川别业(后为王维所居),在东都洛阳附近有陆浑山庄。他在《蓝田山庄》诗中自白说:“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有时这别业、山庄也是他宦海中的避风港。他在这些地方短暂的“隐逸”生活期间,写下了一些优美的田园山水诗。《陆浑山庄》是其中的一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2-53
2、
蒋 寅.说宋之问《陆浑山庄》.文史知识,2018(12)
简析
《陆浑山庄》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总叙巡视庄田,定下全诗轻快的情绪基调;中间两联分述出行的所遇所见,表现出愉悦悠闲的心情;尾联紧承诗意发展,将愉悦心情升华为独善其身的意念。全诗叙事抒情,其中亦含景致,运用侧面描写说明了陆浑山庄的清幽超尘,自然地完成了隐逸主题的提炼。
赏析
经历南方蛮烟瘴雨之苦的宋之问,回到邻近副都洛阳的陆浑山庄,全身心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宁和愉悦。这种欣悦的心情不只缘于自然环境的舒适,更缘于脱离贬谪羁束之所的自由舒畅。
诗的首联大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笔意。首句“归来物外情”,劈空而起点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的题旨,同时定下了全诗轻快的情绪基调。唐代士大夫多在城郊置有别业,供休暇时居住,同时利用田产获得部分经济收入。宋之问的陆浑山庄显然也是有一定规模的田产,次句的“阅”字点出自己的业主身份,说明阅岩耕是巡视山地,检阅农事,而不是休闲游览,承起句“归来”二字,暗示了个人身份的转变。“负杖阅岩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211篇诗文 ► 105条名句
临终歌
李白〔唐代〕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左袂 一作: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唐代〕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