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今释〔明代〕
算军持、频挂到于今,已是十三年。便龙钟如许,过头拄杖,缓步难前。若个唤春归去?高柳足啼鹃。有得相留恋,也合翛然。
况复吟笺寄兴,似风吹萍聚,欲碎仍圆。只使君青鬓,霜雪又勾连。叹人间、支新收故,尽飞尘赴海不能填。重相惜,后来还得,几度相怜?
赏析
词人是明遗民,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正象当时许多人一样,他积极参加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失败后出家为僧,保持节操,坚不向清统治者称臣。他病愈将回韶州(今广东韶关)丹霞山寺,于是作此词向诗友孝山告别。告别之时千言万语,从何说起?他先自自叙境况始。上片写久居山寺颓唐衰迈的老态,慨叹春天的归去。“军持”是僧人随身所带贮水洗手之具,即净瓶。词以“算”字起,“算”实是追忆,回想。1661年,桂林被清兵攻陷,坚持抗清达十余年的南明桂王政权宣告失败,词人即出家为僧。如今十三年已过,屈指算来,词人已是六旬老人。想十三年的僧侣生涯,看自己的一副龙钟老态,走路都是“过头拄杖,缓步难前”,还能奋战沙场,还能实
金大将
李东阳〔明代〕
汝何官?金大将。
汝何名?陈和尚。
好男子,明白死。
生金人,死金鬼。
胫可折,吻可裂,七尺身躯一腔血。
金人愤泣元人夸,争愿再生来我家。
吁嗟乎!衣冠左衽尚不耻,夷狄之臣乃如此。
感事
袁宏道〔明代〕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念奴娇·凤凰山下
张红桥〔明代〕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