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余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乡广阔无垠,没有边际,我们一同乘着风势,驾舟航行。
我羡慕你将踏上归途,日日夜夜都能见到乡中父老亲友。
而我也已离家多时,心中满是对南归的渴望,却遗憾不能与你同行。
若将来有机会互通音信,或许在江水之上,我们还会再度相逢。

注释
洛下:当指洛阳。
奚三:姓奚,排行三,事迹未详。
扬州:旧治在今江苏江都县西南,曾更名广陵,复为扬州。
水国:即水乡,江河湖泊纵横的地区。这里当指扬州一带。
使风:借助风力行船。
乡中:指乡中父老亲友。
南归:襄阳在洛阳南,故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久滞洛阳时期,其时约在开元十四年(726)春夏之交。由诗题可以看出,奚三也是个羁居洛阳的游子。当他要回扬州的时候,孟浩然写下这首诗相送。

参考资料:完善

1、 钱文辉.唐代山水田园诗传(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63
2、 李怀福.孟浩然诗集评注.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407
3、 邓安生.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05-106

简析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作前半以友人奚三归乡之乐为引,反衬出诗人自己长期漂泊、归家无望的凄凉;后半转写自身境遇,借奚三可能的询问设想,表达了归隐之志及对未来重逢的期许。全诗明白如话,洗尽铅华。为了追求口语化,诗人有意不用典故,而且,八句皆无对偶。然而全诗又平仄皆合格律,读来音韵铿锵。同时这首用口头语抒心中情的诗作还鲜明地展示出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的特色,浅语简言中咏出对友人深长的真情厚谊。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302篇诗文 ► 34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塞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龙山饮

李白 李白〔唐代〕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 李白〔唐代〕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