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良诗
曹植〔魏晋〕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功名不可强求,忠义我所乐于施行的。
秦穆公去世,三良自杀以殉葬。
生前同享荣华快乐,死时共担忧苦患难。
谁说捐躯容易,以身殉死实在艰难。
擦着眼泪走进坟墓,在墓穴前对天长叹。
坟墓如夜多么昏暗,一去就不再回来。
黄鸟为他们声声悲鸣,可哀啊,令人伤痛心肝。
注释
三良:春秋时代秦穆公死后以一百七十人殉葬,其中有子车氏的三子:奄息、仲行和鍼虎,称为“三良”。《诗经·秦风》有《黄鸟》篇,就是哀悼三良的诗。
功名:功勋声誉。
忠义:指为国家解除祸患而牺牲的行为。
我:代
创作背景
建安十六年(211)曹植随军西征马超时曾到关中,故此篇当为经过秦穆公墓地,有感于历史上三良殉葬之事,而作该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林久贵,周玉容编著.《曹植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9.07.第10-11页
赏析
本首诗是一首凭吊古人的诗作。
诗人从咏三良着笔,表述自己对他们殉葬一事的看法。诗的开篇,即借三良之口,道出:“功名非强求,忠义自心间。”此言既表明了功名利禄不可强求,又凸显了三位忠臣对于忠义的坚定追求。随之,诗人引出秦穆公逝世,三良殉葬的史实:“穆公辞世去,三良随君眠。”这一叙述,简洁而沉重,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与无情。
诗人并未直接指责秦穆公,而是深入三良的内心,探讨其选择:“生前共荣华,死后同患难。”此句虽赞颂了三良的忠诚,却也透露出对其选择的不解与哀痛。诗人感叹:“捐躯非易事,舍命更难言。”道出了牺牲生命的艰难与痛苦。
接下来的描绘,
简析
《三良》是一首五言咏史诗。诗中通过对秦穆公以人殉葬、“三良”无谓牺牲的描写,揭示三良杀身时的心理矛盾,说明并非“所安”,实出无奈,表达了对“三良”哀悼之情,以及对秦穆公用活人殉葬的不满之意。关于“三良”的史实是人们熟知的,而且早有《黄鸟》诗反映它,因此,要写出新意并不容易。诗人在写这首诗时采取了和《黄鸟》不同的角度,不直接咏史实,责穆公,而是从“三良”着笔来写,表彰他们的忠义,哀叹他们的杀身从葬,以暗衬秦穆公的残忍,表明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态度,使诗意比较曲折,感情比较复杂。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79篇诗文 ► 712条名句
芙蓉池作
曹丕〔魏晋〕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情诗五首·其一
张华〔魏晋〕
北方有佳人,端坐鼓鸣琴。
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
忧来结不解,我思存所钦。
君子寻时役,幽妾怀苦心。
初为三载别,于今久滞淫。
昔耶生户牖,庭内自成阴。
翔鸟鸣翠偶,草虫相和吟。
心悲易感激,俯仰泪流衿。
愿托晨风翼,束带侍衣衾。
阮裕焚车
刘义庆〔魏晋〕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