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周邦彦〔宋代〕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斜迳 一作:斜径;残阳 一作:斜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河桥亭畔送情人,惜别良久。夜凉侵身,竟不觉时辰。残月曳辉西斜,铜盘烛火将尽,清露湿了衣襟。短暂相聚终要散,听渡口风传鼓声,望树梢参旗星光,方知已至黎明。花骢似解人意,纵我扬鞭,仍自缓行。
我怀离愁独归,渐不闻渡口喧嚣。原野旷寂,归途漫漫。重到分别处,不见她半点遗迹,连斜径也已迷离。斜阳低照,兔葵燕麦影与人齐;我在曾相偎的草丛边徘徊,以酒浇地,欷歔不止,望向西天,空自断魂。
注释
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凉也作“良”。
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树杪参旗:树杪,树梢。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树杪参旗,指树梢上
赏析
此词调为周邦彦所创,因吟咏离别情景,故笔力能自由驰骋,同时又与词调声律贴合,兼具声乐之美。
词的上片专写送别场景,下片则述别后思念。全词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等手法,细腻曲折地展现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其惜别、怀旧之情极为蕴藉,均借写景、叙事、托物传递,无一字直接流露。
开篇“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先点明送别地点与时间。夜因温馨可念故称“良”,地点结合后文可知是河桥附近的旅店或驿站;句中化用《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的问句,既问夜色深浅,又自然引出下文。
“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三句,勾勒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因回忆曾有的一次送别而作的。周邦彦重游故地,想起过去的离别之情景,有感而作此词。其创作时间未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叶嘉莹 王强.周邦彦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339-344
简析
这首词先追忆昔日送别情景,再写别宴散场,匆匆分离。词中所咏别情还参杂着政治上的不得志,先是对个人的身世沉浮哀叹,而又变为对民众苦难的关心,但却爱莫能助,因为自己马上就要离家了。这首咏别词情感厚重、结构浑成、寄托深远,虽也有依恋之情,但已完全脱去泪沾衣襟的模式,表现出一种欲罢不忍的躇踌和沉重的思虑。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261篇诗文 ► 566条名句
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柳永〔宋代〕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蝶恋花·凤栖梧
柳永〔宋代〕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昭君怨·送别
苏轼〔宋代〕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