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裙腰
欧阳修〔宋代〕
水轩檐幕透薰风。银塘外、柳烟浓。方床遍展鱼鳞簟,碧纱笼。小墀面、对芙蓉。
玉人共处双鸳枕,和娇困、睡朦胧。起来意懒含羞态,汗香融。素裙腰,映酥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榭的帘幕透进薰风,银塘外柳烟朦胧浓密。方正的床上铺展着鱼鳞般的竹席,碧纱帐轻轻笼罩。小小的台阶前,正对着盛开的芙蓉。
与美人同倚双鸳枕,她娇柔困倦,睡眼朦胧。醒来后意态慵懒,带着含羞的情态,汗水与体香交融。素色的裙腰下,隐约映出莹润的酥胸。
注释
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
簟:竹席。
墀:台阶上的空地,亦指台阶。
含羞态:面带害羞的神情。
简析
此词以水轩、银塘、柳烟绘夏日清幽景,鱼鳞簟、碧纱笼添纳凉雅趣。双鸳枕写玉人共眠,娇困朦胧、意懒含羞状,细腻描摹女子睡起情态。汗香、素裙、酥胸等意象,于朦胧光影中显柔媚,通篇融环境之幽与人物之婉,笔触含蓄而风情暗涌,尽现夏日闺阁慵懒缱绻之美。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356篇诗文 ► 1798条名句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宋代〕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夔〔宋代〕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