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们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树,枝叶百万遍布中州。
老侄为天生的青云之器,天天为百姓操心。
治理小县如同“割鸡”,将来还会大刀宰牛,将有大用。
你的官声如雷贯月惊动四邻,你的惠政将与清漳同流。
县境内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老侄无为而治,官帽也不戴,形同吏隐。
百姓为德政所化心平气和,有天真的赤子之心,风俗像太古一样纯朴。
牛羊散于阡陌之中,百姓们家家夜不闭户。
问为什么能这样,他们回答说,是县令贤明。
县中种植桃李树,到处散发出桃李花的芬芳。
河中流的是清清的河水,两岸桑柘茂密如云。
李白于天宝十一载(752)春,曾北游广平、邯郸、清漳等地,与清漳县令侄辈李聿相会,别时写了这首赠诗。李白北游幽蓟的具体动因,他未作说明,但从前后写的诗篇,可窥知大略。他关注国事,向往长安,痛斥权奸的害贤嫉能、祸乱国政。总之表现他的进步思想与污浊社会的冲突。此时北方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握兵二十多万,多次侵扰边塞外契丹、奚等少数民族,滥用武力,以邀功求赏。李白不了解东北边塞真实情况,只知边塞有战事,“欲报明主恩,投佩向北燕”(《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意气豪迈,立功边塞,功成名就而身退,实现夙愿。这首赠诗是北行至清漳所作。
这首诗四十句,每八句用一韵,为一层诗意,共五层诗意。声韵随情而变。平仄互换。诗中描绘清漳政通民和,风俗淳古,礼乐之乡,歌颂贤吏李聿。全唐诗有李聿小传,曾作清漳令,后为尚书郎。从全诗中反映了李白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并形象地描绘出理想的社会蓝图。充满着自信和豪情。
诗从开端到“惠与清漳流”为第一段,紧扣诗题,概略介绍李聿的才识、气质、治邑的惠政,预示其是前途远大,无可限量的青云人物。开端两句概述李氏家族,传宗百万代(夸张说法),宗干支脉,遍布中州大地。这种介绍法,因始祖为道圣李耳,当今又是李氏天下,颇引以为自豪和荣耀。用以衬托下面对李聿的介绍。李聿是天赋与的才识和美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