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易牛
《孟子》〔先秦〕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王坐在大殿上,看见有个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大王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涂在钟上行祭。”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
大王:“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注释
之:往,到…去。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 衅,血祭。
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
若:如此。
就:接近,走向。
简析
牛为生命,羊亦为生命,生命本无高下尊卑之分,以羊易牛,本质上并无区别。齐宣王因为看到了牛临宰前的恐惧之状,便动了恻隐之心,欲放牛一条生路。看来,齐宣王是爱惜生命的。但当齐宣王最后以羊易牛时,他的所谓仁爱之心又荡然无存。齐宣王之“仁”,不过是“眼仁”,而不是心仁,只是“牛仁”,而不是生灵之仁。“以羊易牛”的做法,是一种虚假的仁义,欺骗别人,欺骗自己,却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穿井得一人
吕不韦〔先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之于 一作:诸)
鸱鸮
诗经·国风·豳风〔先秦〕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探骊得珠
庄周〔先秦〕
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