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杨贞母古风一首
林熙春〔明代〕
瞻彼蕙兰芬,灼灼竞桃李。当春谁不艳繁华,有时倏忽随霜靡。
只有南山顶上松,历尽寒冬节不毁。自古风人咏柏舟,于今贞妇差足拟。
贞妇当年初嫁时,夫心愿托梁鸿轨。讵云变起不须臾,白日黄泉路便徙。
剖破菱花无合期,掩玉埋香嗟已矣。青天寥廓不可呼,几番欲赴青丘里。
转思夫死宜从夫,从夫慷慨徒死尔。藐诸咄咄不堪闻,母死儿孤更何以。
况复高堂白发双,朝夕何人相终始。宁为万死一生身,忍饥和丸供菽水。
艰苦备尝五十秋,窗前明月为知己。凤毛五色幸翩翩,鸣翮摩天咫尺尔。
三山中夜怜啼乌,停翼犹俟风云起。向予偃室接澹台,今日相期何底止。
勉旃报母春晖心,圣世忠臣求孝子。
林熙春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522篇诗文
传习录·门人薛侃录(节选)
王守仁〔明代〕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此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实不称名,生犹可补,没则无及矣。‘四十五十而无闻’,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孔子云,‘是闻也,非达也’。安肯以此忘人?”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