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有一个乡村老人,家中富裕,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有一年,乡村老人聘请楚地的读书人教育他的儿子。楚地读书人于是就开始教他儿子握笔描红,写了一划,教他说“一”;写了两划,教他说“二”;写了三划,教他说“三”。他的儿子就高兴地扔下笔,告诉他父亲说:“ 儿子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要付先生这么多的学费,可以把先生辞退了! ”他父亲很高兴就听从了儿子的话,准备了礼物辞退了楚地的读书人并打发他走。不久后,他的父亲准备找他的一个姓万的亲家朋友吃饭。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帖。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他父亲催促他。他儿子怨恨地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为什么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写
本文选自明代刘元卿所著《贤弈篇·应谐录》。文章通过讲述一个乡村富户聘请楚地读书人教儿子识字,儿子仅学会“一”“二”“三”就自认为已掌握写字技能,辞退先生,结果在写请帖时面对“万”字难以下笔的故事,讽刺那些只学到一点皮毛就自满自足、不再深入学习的人。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悠哉悠哉,以永终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且坐惟酬酢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坐安得独?
虽然,予之所纷挐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作《独坐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