佹诗
佚名〔先秦〕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
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列星殒坠,旦暮晦盲。
幽闇登昭,日月下藏。
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
无私罪人,憼革贰兵。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
仁人绌约,敖暴擅强。
天下幽险,恐失世英。
螭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
比干见刳,孔子拘匡。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拂乎其遇时之不详也。
郁郁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闇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
千岁必反,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
与愚以疑,愿闻反辞。
其小歌曰:念彼远方,何其塞矣。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
琁玉瑶珠,不知佩也。
襍布与锦,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是之喜也。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下不太平,请让我呈献奇异愤激的诗。
天地改变了位置,四季改变了次序。
日月星辰坠落,白昼夜晚昏暗不明。
奸邪小人登上显要位置,光明的君子隐遁伏潜。
公正无私,被诬为反复无常。
一心为民,被诬为已营造楼台。
不因私怨而得罪了人,被诬为兴兵作乱。
道德完美无瑕,却招来无尽的谗言。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傲慢暴虐的小人专横擅权。
天下如此昏暗,恐怕要失去一代圣贤。
把螭龙当作壁虎,把猫头鹰当作凤凰。
比干进谏纣王,被剖腹取心,孔子被围困在匡地。
他们的智慧
赏析
《佹诗》见于《荀子·赋篇》。《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赋,后附《佹诗》。
关于五篇赋同《佹诗》的关系,前人争议颇多,或以为六篇都是荀子晚年作的一组赋,或以为《佹诗》独立成篇,与前五篇不类,或以为《佹诗》与《小歌》也是并列的两首诗。我们认为,《荀子·赋篇》包括作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两篇作品:前半五首是讔,作于齐宣王朝(前319--前301)初至齐稷下时;后半为赋,作于其初次适楚、又去而至赵国期间。至于《佹诗》后面的“小歌”,就是屈原《抽思》中的“少歌”,与“乱辞”的性质相同,当然是《佹诗》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成篇。 《佹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战国
简析
此诗开篇即言“天地易位,四时易乡”,以天地时序的混乱象征社会秩序的颠倒,随后列举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接着表达对贤才遭遇不幸的深切同情与对礼义难行的悲愤;而后表达了对社会难以改变的忧虑,也隐隐寄托对未来社会变革的希望;最后对弟子发出勉励;小歌部分进一步强调了仁人被排挤、暴徒得势、忠臣危殆、谗人得意的现状,深刻揭示出社会价值观的颠倒与混乱。整首诗比兴象征手法运用成熟而得体,意象生动,情感直率而真挚,既有回环往复、整齐和谐之美,又带有浓厚的楚歌情调。
离骚·节选
屈原〔先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狐援辞
佚名〔先秦〕
先出也衣絺紵。后出也满囹圄。
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
有人自南方来。鮒入而(左鱼右见)居。
使人之朝草国为墟。殷有比干。
吴有子胥。齐有狐援。
己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
每斮者经吾参夫二子者乎。
瞻卬
诗经·大雅·荡之什〔先秦〕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