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过秋壑湖上旧居寄赠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外湖北岭云多,小园暗碧莺啼处。朝回胜赏,墨池香润,吟船系雨。霓节千妃,锦帆一箭,携将春去。算归期未卜,青烟散后,春城咏、飞花句。
黄鹤楼头月午。奏玉龙、江梅解舞。薰风紫禁,严更清梦,思怀几许。秋水生时,赋情还在,南屏别墅。看章台走马,长堤种取,柔丝千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外湖对面的北岭上云层堆积,小园里草木幽深,黄莺在树间啼鸣。罢朝归来后还可来此处尽情赏景,时而在墨池边研习书法,时而在雨中荡舟吟诗。船上仪仗如云,众姬妾环侍在您四周,锦缎风帆的船快得像箭一样,仿佛把春天也一同带走了。推算您的归期难以预料,青烟消散后,想起春城中吟咏飞花的诗句。
黄鹤楼上月在中天。你曾在那里吹奏玉笛,江畔梅花随风舞动。南风吹拂皇宫,在深宵的更鼓声里做着“清梦”,您思念京都的情怀又有多少呢?当秋水涨起时,您吟诗作赋的情怀依然还在,就在这南屏山的别墅里。看您在繁华街市骑马游乐,在长西湖堤上让人栽下了,成千上万株垂杨柳的柔枝。

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为酬赠贾似道之词。贾似道在《宋史》入《奸臣传》。贾于理宗开庆元年(1259)后,以右丞相领兵救鄂州时,私向蒙古忽必烈以纳币称臣乞和,兵退后诈称大胜。度宗时封太师,朝廷大政均在西湖葛岭私宅中裁决。后人目为南宋亡国之罪魁。在梦窗词集中共有四首赠贾似道词,此为其中之一。关于此词写作时间与地点历来有不同意见。朱彊村《梦窗词集小笺》引《齐东野语》以为词题所言“湖上旧居”乃指景定三年(1262)以后,在葛岭赐第所建之后乐园及其附近之水竹院落。刘毓崧在《梦窗词叙》则引词中之“黄鹤楼头月午”句为证,以为作于似道制置荆湖之日,即淳祐六年(1246)以后之作。夏承焘《吴梦窗系年》亦云“朱笺以后乐园当之,误矣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外湖”两句。此言从贾似道的南屏旧居眺望外西湖,只见湖面上处在烟雨茫茫之中,湖对岸的北高峰上也云岚缭绕。细察旧居花园中的景致,绿荫深处,时闻黄莺啼鸣。“朝回”三句。言贾似道罢朝归来,还可以常常从葛岭乘船来到这儿,并与手下的清客们在山色空蒙的雨天里,在船上一边欣赏湖山美景,一边舞文弄墨、吟诗作画,饮酒取乐。“霓节”三句。言贾似道也常从这儿出发去游览西湖。船上仪仗如云,众姬妾环侍在似道四周,锦帆如箭般的迅疾。在这种欢乐的日子里,春天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算归期”三句,时贾似道尚在鄂州前线督师(从词题“寄赠”两字也可推知)。词人说:我推测您回朝的具体日子,恐怕还没有定下来吧?但是当您回朝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词抒写途经贾似道南屏旧居的所见所感,渲染贾似道的权势,语多溢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词人对贾似道的谄媚之意;在国难当头之时,词中所描绘的朝廷命臣,却是如此豪华奢侈、淫逸享乐,虽然词人主观上未有抨击之意,但却从侧面又映射出一些讽喻之情。全词语言典雅清丽,笔墨含蓄委婉,流露出一些对国事日非的忧伤。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376篇诗文 ► 156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 一作:芳)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湘春夜月·近清明

黄孝迈 黄孝迈〔宋代〕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晁错论

苏轼 苏轼〔宋代〕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於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