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立春日感怀

于谦 于谦〔明代〕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
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
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
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
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注释
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
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
簇五辛:蔟,攒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立春日感怀》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时间的流逝和诗人之年迈,并点出时间和地点;领联发问,诗人问他人,也问自己,这样的立春日何苦还留在战场上而不与亲人团聚呢;颈联作答,他之所以留在战场上,是因为报国的一片丹心;尾联点出自己的心情“孤怀激烈”,但是却无法排遣,心系亲人而无心过节。全诗明白晓畅,写出了诗人心怀报国之志又思念家乡亲人的内心纠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新春到来时其内心的孤寂和矛盾,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明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蒙古瓦刺大举入侵明朝,酿成“土木堡之变”。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率领军民击退瓦刺军。此诗作于击退瓦剌入侵后第二年春天,即明正统十五年(1450)春天。立春日引发了奋战在前线的诗人的思亲之情,故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国恩,黄步高主编,中华经典诗词楹联读本 高中二年级 上,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02,第39页
2、 方润生主编,国学经典诵读,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07,第41页
于谦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被迫与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420篇诗文 ► 5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杨花

陈子龙 陈子龙〔明代〕

百尺章台撩乱吹,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夏重阳

王逊〔明代〕

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击柝徒吟胡地月,屯田也食汉渠春。
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孰最善医

《夜航船》〔明代〕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