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觱篥
杜甫〔唐代〕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里在长江的江面上听见凄凉的觱篥声,我这年老体迈的人引颈而望,侧耳倾听,顿起旅情。
原来这闻之兴悲的乐曲是从邻舟传来,这边塞之去在三更半夜响起更显悲壮。
积雪飞霜凝结着这冬夜的严寒,面对孤灯听急管,加之满耳风涛,这情况真凄凉。
你这吹觱篥的人啊,只知干戈把天地充满,怎不见我这漂泊江湖的野老行路艰难!
注释
沧江:此指长江。
觱篥(bì lì):乐器名,是以竹做管、以芦苇做嘴的管乐器,其声悲切,类似茄管。
情所向:即寻所向。此句写诗人旅情顿起,引颈而望,侧耳倾听。
塞曲:边塞之曲。指邻舟觱篥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冬赴岳阳途中所作。一天晚上,杜甫在舟行途中闻邻舟有人吹奏觱篥时,被悲壮的乐声触动了旅愁,通宵不眠,感慨万分,遂赋此诗以抒愁怀。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贻焮.杜甫评传(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68
2、
徐昌洲 等.古典乐舞诗赏析.合肥:黄山书社,1988:23-24
赏析
这首咏乐诗主要描写了夜晚听到觱篥之声所引起的诗人情感反应,表达了他晚年的孤寂凄凉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此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浓烈的抒情氛围。
在江边夜泊之时,诗人突然听到邻舟传来悠扬的觱篥之音。他引颈而望,侧耳倾听,立刻被这美妙的声音所吸引和感动。诗的开头就明确表明了抒情是其核心所在。“情所向”四个字说明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方向,即关注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人被觱篥所奏的边塞曲调所打动,因为这样的音乐悲壮而振奋人心,恰好与诗人内心的共鸣相合。此时,诗人正处于衰老之际,漂泊江湖,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心情自然孤寂凄凉。但听到这悲壮的瘠篥之声,诗人复杂的“感伤”情感就油然
简析
《夜闻觱篥》是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咏乐诗,主要写夜闻觱篥的感受,抒发诗人晚景的孤寂凄凉和对国家人民的深沉忧虑。全诗意境深邃,内情和外物达到和谐统一,成功地创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诗人感伤的不仅仅是个人遭遇,而且深含着对国家人民的关心忧虑,积郁在他心头的悲愤之情,实在难以抑制。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28条名句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唐代〕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