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颜处士墓
白居易〔唐代〕
向坟道径没荒榛,满室诗书积暗尘。
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
箪瓢颜子生仍促,布被黔娄死更贫。
未会悠悠上天意,惜将富寿与何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杂乱丛生的草木埋没了通往坟墓的道路,满室的诗书上堆积着灰尘。
漫长的黑夜可以让黄泉下的人苏醒,悲伤的风儿却不许白杨逢春。
过着清贫生活的颜回;布被不能裹尸的黔娄,死时更加贫寒。
渺远的上苍的心意难以理解,上天把富贵和长寿都赐给了谁呢?
注释
荒榛:杂乱丛生的草木。
暗尘:积累的尘埃。
箪瓢:典故名,典出《论语注疏·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瓢,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
颜子:指颜回。
布被:布制的被子。多以状生活清苦。
黔娄:战国
简析
《过颜处士墓》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颜处士墓室的吊唁,表达了对逝者生前贫困却满腹诗书的惋惜。诗中以荒径、暗尘映衬出逝者身后的孤寂,长夜、悲风则增添了哀婉的氛围;诗人还以颜回、黔娄的典故,感叹其有才而贫、命短之苦,最后流露出对上天分配富寿的不解与疑问,表达了深沉的哀思与对人世不公的感慨。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9篇诗文 ► 1892条名句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唐代〕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席 一作:去)
天上谣
李贺〔唐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叹花
杜牧〔唐代〕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