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城上的高楼对着重叠的山峰,城下是清澈的淮河与古老的汴河。我举起手向吴地的云彩拱手致意,人和暮色中的天空,一同变得遥远。魂牵梦绕,魂牵梦绕,想来后半夜的松江之上,该是满月高悬了。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又名《宴桃源》。苏轼嫌其不雅,依后唐庄宗词“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更名《如梦令》。有单调、双调两体。苏轼词中用此调均为单调一体。
淮山楼:在泗州治所临淮(其故城在今江苏汴洪东南,盱眙对岸,清康熙年间被洪水淹没,陷入洪泽湖),即旧有的都梁台。
层楼:即高楼,指淮山楼。
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这首小令将咏怀古迹与登临抒怀相融,篇幅虽短却意蕴深远,值得细细品味。开篇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 两句,勾勒出泗州城的壮丽与古朴。这两句从宏观视角入手,把泗州城一侧的壮丽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宛如一幅气势恢宏的油画。“层楼” 二字暗扣题目中的淮山楼,借高大雄伟的背景,烘托出淮山楼的巍峨气势。一个 “古” 字,又为泗州城增添了几分古老文明的韵味。
仔细品味会发现,“城上层楼叠巘” 一句看似不合逻辑,高楼与群山怎能都出现在城墙之上?实际上,“层楼”“叠巘” 与城墙并非处于同一平面,作者采用的手法类似宗白华所说的 “画境的平面化”,是他以艺术家的眼光与心灵观照外物,将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朝廷任命苏轼为杭州通判。苏轼七月离开汴京(今河南开封),十月,苏轼经过泗州。泗州是一座古城,苏轼首次经过,便稍事逗留以观览河山胜迹,后写下该词。十一月苏轼到达杭州任所。
参考资料:完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