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文人多拟作,同题诗极多,其立意乃至字句,也多袭用前人之作,并不以为过错,与后世严格人我之界,推尊独创有所不同。赋诗,当时不过是应酬咏志的工具,实用价值大于其审美价值,人们为达某种交际目的甚至政治目的,自然不避重复,迭相咏唱,把咏写同一题材看作完全合于自然的事情。就本题来说,便是乐府旧题,是以闺中少妇的口吻,写她对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忆念。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美的七言诗,在文学史上很有名声。本诗只存残句,难睹全貌,但不难看出,它也是传统题材,是闺怨之作。
存句的前四句,是写秋来霜降、草木凋落之状,后一句是以秋风中飘飞的落叶,喻写游子的行踪不定。“白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