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曹叡〔魏晋〕
白日晼晼忽西倾。
霜露惨凄涂阶庭。
秋草卷叶摧枝茎。
翩翩飞蓬常独征。
有似游子不安宁。
简析
魏晋时,文人多拟作,同题诗极多,其立意乃至字句,也多袭用前人之作,并不以为过错,与后世严格人我之界,推尊独创有所不同。赋诗,当时不过是应酬咏志的工具,实用价值大于其审美价值,人们为达某种交际目的甚至政治目的,自然不避重复,迭相咏唱,把咏写同一题材看作完全合于自然的事情。就本题来说,便是乐府旧题,是以闺中少妇的口吻,写她对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忆念。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美的七言诗,在文学史上很有名声。本诗只存残句,难睹全貌,但不难看出,它也是传统题材,是闺怨之作。
存句的前四句,是写秋来霜降、草木凋落之状,后一句是以秋风中飘飞的落叶,喻写游子的行踪不定。“白
曹叡
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19篇诗文 ► 2条名句
游仙诗十九首·其五
郭璞〔魏晋〕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
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珪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
潜颖怨青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董遇论三余
《魏略》〔魏晋〕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连雨独饮
陶渊明〔魏晋〕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