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译文
欧阳修曾游滁州琅琊幽谷,谷中飞瀑鸣泉,声如环佩相击。景致美妙动人,让他乐而忘归,遂作《醉翁亭记》。此文脍炙人口,当时便刻石立碑。沈遵特意赶赴滁州探访,见琅琊山水果然如欧阳修笔下所绘,遂兴起以琴寄意之念,创作了宫声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后来沈遵寻得机会,亲自为欧阳修弹奏此曲,欧阳修听后十分欣喜,还应沈遵之请为曲作了词。欧词本是大手笔,却“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所谓“调不主声”,便是曲调难以歌唱。沈遵的《醉翁吟》传开后,引得众人关注,不仅琴曲被争相传奏,连欧阳修所作的《醉翁吟》歌词,也有好事者纷纷为之谱曲,却皆不尽如人意。此事仿佛在冥冥中等待机缘,
苏轼的《醉翁操》本是为琴曲所作,这一琴曲属正宫调,最初并未被收录进苏轼的词集。当时郭祥玉曾依照此曲的声律仿作一首,他在序中提到“予甥以子瞻所作《醉翁操》见寄,未以为工也,倚其声作之”;后来辛弃疾也创作了一首《醉翁操》,并将其正式编入词集,这个词调才得以沿用。此外,楼钥还写过两首《醉翁操》,其中一首是和苏轼原词的韵脚。宋代人创作的《醉翁操》总计五首,均为双凋体,共九十一字,上片十句押十平韵,下片十句押八平韵。
这首词是苏轼专门为琴曲《醉翁操》这一天生绝妙的曲子谱写的。随着时代变迁,琴曲《醉翁操》起初有曲调却没有词,后来乐谱失传,反而变成了有词却没了曲调。如今流传下来的苏
作者在词序中交待了写作此词的原委。因欧阳修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美妙动人,乐而忘归。后太常博士沈遵,依自然之声,谱为琴曲《醉翁操》。但此妙曲有声而无辞。欧阳修现存有《醉翁吟》(即《醉翁引》),苏轼以为与琴声不合,故有此作。
参考资料:完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