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犍为经龙阁道
岑参〔唐代〕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仅容行人通过的小路紧贴着草木丛生的石壁,高高的栈道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嘉陵江。
行走在这狭窄逼仄的小道上,俯视栈道下的水流漩涡,不 禁令人冷汗直流,心胆俱碎。
蜀地天气多变,一时间溪谷天色昏暗,大雨不期而至;傍晚时分天空云朵向山间汇聚,松萝密布在高大的松木上面,好像一张网网住了松树。
听多了蜀地的羌笛声,内心充满了厌烦的情绪。
道路险阻,行道日久,我的梦愁源源不断。
有幸得到朝廷重用,我不畏惧蜀道险阻,希望在地方官任上能有所作为。
注释
沧波:碧波。
鸟道:只有飞鸟能通过的道,比喻极其险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大历元年(766)作者随杜鸿渐入蜀,途径龙阁道时所作。先一年十二月岑参已被委任为嘉州刺史,因蜀中内乱未能赴任,朝廷也未收回成命,所以诗中称此行为赴嘉州刺史任。龙阁道,即龙门阁,在今四川广元县东北,是蜀道上最险的栈道之一。
简析
《赴犍为经龙阁道》是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先写出蜀道的狭窄与险峻,接写蜀地天气的多变,愈发增加了行路的艰难;后半部分写到诗人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其内心对于羌笛声的厌烦,也或许隐含对蜀地艰苦生活的厌倦;这种情绪并未持续太久,随即转向了对自己志向的坚定表达,尽管蜀道险阻重重,但诗人不畏艰难,希望在地方上能够施展才华,有所建树。全诗以生动之笔写出了蜀道的艰险与自然景观的壮丽,同时也表白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坚定志向。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413篇诗文 ► 502条名句
对雪
高骈〔唐代〕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灞上秋居
马戴〔唐代〕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