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步
赵翼〔清代〕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
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注释
野步:郊野漫步。
峭(qiào)寒:形容寒气已很厉害。徐积《杨柳枝》:“清明前后峭寒时,好把香绵闲抖擞。”
木棉:旧称多年生海岛棉为木棉,这里泛指棉花。
裘(qiú):皮衣,这里实指长袍。
靠着手杖。杜甫《倚杖》:“看花虽郭内,倚杖即溪边。”
红他枫叶白人头:秋风使枫叶变红、人的头发变白。人头,诗人自称。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勾勒出诗人拄着拐杖并顶着峭寒乘兴出游的形象,后两句中,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出语诙谐,在豁达的情怀中透着浓重的悲秋情调。全诗语言通俗浅显而又耐人寻味,风格诙谐风趣而透着哀凉,在写作上不落俗套,自创新意,抒发了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愁绪。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开篇首句便点明深秋时节:时节流转,秋意日渐凛冽,料峭霜风阵阵袭人,单薄夹衣已难抵挡寒意,不得不换上厚实的木棉重裘。枫叶泛红之际本不算严寒,恰是 “已凉天气未寒时” 的光景,可老人气血衰败,却已到了非穿重裘不可的地步。江南的深秋,寻常棉袄本已足够御寒,可诗人竟换上了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诗人当时六十三岁,已退居在家,但诗人并没有象一一般老年人那样,因畏寒而足不出户,反而勇敢地拄着手杖到郊外的原野散步漫游,有感而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罗宗强,陈洪 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4卷·明清近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203-204
2、
邵霞天 选注.老年休闲古诗选注.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332
3、
吕晴飞,李观鼎 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1469
简析
《野步》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勾勒出诗人拄着拐杖并顶着峭寒乘兴出游的形象;后两句则将他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出语诙谐,在豁达的情怀中透着浓重的悲秋情调。全诗语言通俗浅显而又耐人寻味,风格诙谐风趣而透着哀凉,在写作上不落俗套,自创新意,抒发了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愁绪。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100篇诗文 ► 24条名句
夜行船·郁孤台
顾贞观〔清代〕
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
百感茫茫交集也,淡忘归、夕阳西挂。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
问菊
曹雪芹〔清代〕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