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野步

赵翼 赵翼〔清代〕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
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注释
峭寒:料峭
红他枫叶白人头:这是名句。意思是:(秋风)把枫叶变红,却把人的头发变白了。更是感叹时间不饶人。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勾勒出诗人拄着拐杖并顶着峭寒乘兴出游的形象,后两句中,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出语诙谐,在豁达的情怀中透着浓重的悲秋情调。全诗语言通俗浅显而又耐人寻味,风格诙谐风趣而透着哀凉,在写作上不落俗套,自创新意,抒发了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愁绪。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此诗开头一句就点出了深秋季节:时序更迭,秋气渐凛,料峭的霜风,阵阵中人,已使夹衣也难以御寒,必须换上木棉重裘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本不甚寒,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但老人气血衰竭,已非此不可。江南深秋,棉袄也足可应付,但诗人已换上更为保暖的木棉重裘,可见其畏寒之极。其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诗人当时六十三岁,已退居在家,但诗人并没有象一一般老年人那样,因畏寒而足不出户,反而勇敢地拄着手杖到郊外的原野散步漫游,有感而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罗宗强,陈洪 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4卷·明清近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203-204
2、 邵霞天 选注.老年休闲古诗选注.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332
3、 吕晴飞,李观鼎 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1469

简析

  《野步》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勾勒出诗人拄着拐杖并顶着峭寒乘兴出游的形象;后两句则将他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出语诙谐,在豁达的情怀中透着浓重的悲秋情调。全诗语言通俗浅显而又耐人寻味,风格诙谐风趣而透着哀凉,在写作上不落俗套,自创新意,抒发了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愁绪。

赵翼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74篇诗文 ► 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淡,到麦秋天气。
料应重发隔年花,莫问花前事。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十万琼枝

陈维崧 陈维崧〔清代〕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洗尽秋江日夜潮。(版本一)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版本二)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