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在金城停留了十天,城里照旧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
出金城城门一看人民的生活,凄惨得使人满怀愁苦。
去年夏秋两季是大旱,七月才吐出一点禾穗。
自从蒙古军开来,一夜工夫就村舍变废墟,农田成荒土。
官府征兵急如星火,追逼租税严刑鞭打。
野蛮的统治残酷的法令正像网罗高悬,安乐的地方果真在哪里?
蚕食禾苗的害虫无数,择肉而食的吃人野兽也不只是老虎。
呼天天不应,用诗歌讽刺时政去感化讽喻统治者又有什么用?
衣着单薄的那些人,为买粮去远走南路诸府。
尽一身力量只谋求一饱,难道是乐意去远道做商贩?
参考资料:完善
该诗记述了诗人雁门途中所见,写出元朝统治下,兵役繁急,剥削惨重,官吏贪残,法令严酷,北方人民呼天不应,走投无路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憎恨。全诗描写具体,语言苍劲,有高度的真实性和概括力。
开篇四句,入手擒题,笼盖全篇。诗人在金城,被朋友款待,沉醉在欢歌乐舞之中,出门体察人民的生活状况,心中陡起无限的哀伤。“金城”交代地点,紧扣诗题“雁门”,“出门览民风”,交代事由,紧扣诗题“所见”。“惨惨愁肺腑”,则写出了诗人心绪,定下了全诗基调。“兀兀醉歌舞”与“惨惨愁肺腑”相对照,以有钱人的奢侈享乐与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老杜的“朱门酒肉
少室玉华谷月夕,与希颜、钦叔饮,醉中赋此。玉华诗老,宋洛阳耆英刘几伯寿也。刘有二侍妾,名萱草、芳草,吹铁笛骑牛山间,玉华亭榭遗址在焉。金堂、玉室,嵩山事。石城、琼壁,少室山三十六峰之名也。
山家酿初熟,取醉不论钱。清溪留饮三日,鱼鸟亦欣然。见说玉华诗老,袖有望忧萱草,牛背稳于船。铁笛久埋没,雅曲竟谁传。
坐苍苔,攲乱石,耿不眠。长松夜半悲啸,笙鹤下遥天。天上金堂玉室,地下石城琼壁,别有一山川。把酒问明月,今夕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