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劣今如许,飘零复在兹。故人惜契阔,新岁独凄其。
弃置曾谁惜,龙钟亦自嗤。端居衣倍冷,徐鬓杖仍迟。
日日惊腰带,星星叹鬓丝。膏肓危二竖,营魄蠹三尸。
枕席祇勤卧,尊罍辄懒持。莺闼憎丽景,烟月负幽期。
夙昔游燕阙,风流集凤池。朝回青琐闼,宴坐白云司。
覆奕邀王粲,听琴狎戴逵。季鹰元嗜酒,公干最能诗。
夜对金壶满,朝褰锦帐垂。琳琅光炤烂,鸳鹭羽参差。
携手弥年岁,销䰟各路岐。神交犹未隔,心赏遽难追。
诸彦名逾振,孤生世所遗。轩裳辞上苑,泉石占东菑。
林下开蓬径,墙边树枳篱。山窗盘薜荔,水槛宿鸬鹚。
放浪情难尽,跻攀力已疲。积痾真潦倒,壮志稍磷缁。
汲汲虚从事,冥冥宁守雌。蹉跎沦散地,驰骋后明时。
惜病文园老,无媒贾傅悲。丹霄看渐远,沧海竟何之。
雅调怀钟子,高谈阻惠施。青萍羞晚售,紫燕苦长饥。
不啻伤迟暮,那堪怨别离。茫然万里外,一札报相思。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686篇诗文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