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晴赋

杜牧 杜牧〔唐代〕

  秋日晚晴,樊川子目于郊园,见大者小者,有状类者,故书赋云:

  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绕园而细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阁青横,远来照水。如高堂之上,见罗幕兮,垂乎镜里。木势党伍兮,行者如迎,偃者如醉,高者如达,低者如跂。松数十株,切切交风,如冠剑大臣,国有急难,庭立而议。竹林外裹兮,十万丈夫,甲刃摐摐,密阵而环侍。岂负军令之不敢嚣兮,何意气之严毅。复引舟于深湾,忽八九之红芰,姹然如妇,敛然如女,堕蕊黦颜,似见放弃。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杂花参差于岸侧兮,绛绿黄紫,格顽色贱兮,或妾或婢。间草甚多,丛者束兮,靡者杳兮,仰风猎日,如立如笑兮,千千万万之容兮,不可得而状也。若予者则谓何如?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日落雨,傍晚放睛,樊川子漫游郊园,见大小景物,形状大有可类比者,因此作赋云:

  秋雨放晴,秋容新洗,欣然的绕着园子漫步游历。看面前那平静的池水映照着清湛的天空,紫阁峰横翠耸绿,也远远地赶来在水中留下倩影。登上那高高的平台,只见岸边的景物如同一道帷幕,垂挂在明镜一般的水中。树木一丛丛,一排排,成行的如同列队迎客,卧倒的犹如酣然醉酒,高大的如同高官得坐,低矮的好像要踮起脚跟。松树几十棵,繁茂的枝叶萧萧于微风之中,有如加冠佩剑的王公大臣;国难当头,凛然争议于朝廷。竹林四外围裹,有如十万男儿,铠甲兵刃相撞击,摆成密密麻麻的阵势而环卫四周。莫非是身负军令而不敢喧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晚晴赋》是杜牧传世的三篇赋之一。根据赋前小序可知,在一个秋天雨后放晴的傍晚,杜牧游览郊外园林,有感而作此赋。

参考资料:完善

1、 魏耕原.历代小赋观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423-425
2、 马积高.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34-335

赏析

  这篇赋前的小序开门见山地点出“秋日晚晴”。赋文开首二句从宏观入手,挥毫泼墨。“秋容新沭”,秋雨晚晴,夕阳西照,万象披金。首句给全文涂上了一层鲜亮明快的色彩。无怪乎作者要“忻绕园而细履”了。作者测览的步履即行文线索,秋景依次呈现,或静谧,或凛然,或严毅,或妩媚,风格殊异却层次井然。

  写晚晴秋景,先写水色。“平池”“清空”“高堂”“罗幕”,重在展现其清幽宁静、闲适恰人之情致。笔力平稳,情意淡雅。继写林木,总提以“本势党伍”,分述以松树竹林。写松树,重在突出其临风直立、伟岸凛然之神威;写竹林,意在渲染其层层叠叠、森严雄壮之气势。由“木势”而转入竹林,犹异峰突起于深谷,看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赋主要写秋日晚晴之景。一共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秋日雨后的郊园的晚晴之景,以及晚晴后引舟于深湾所见;第二部分写缘景而生之情,用冷色调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想和愿望。全赋通篇以设喻为法,妙喻联珠,情致婉曲,情趣盎然。凡树花竹草,物态纷呈。“忻”字实为全篇之眼,以忻然绕园而始,以流连忘返而终,看似无情观景,实则情贯始终。且笔笔生花,步步摇曳,水色、木势、杂花、野草,似乎不加选择而一一拈来,却写得情致婉曲而姿态万千。其高低、刚柔、红白、贵贱,错落辉映,情趣盎然。读其文如临其境,目不暇接,神摇心动,非独樊川子可留,读者亦欲徜徉其中。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8篇诗文 ► 44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严维〔唐代〕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夕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