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俞秀老韵
王安石〔宋代〕
解我葱珩脱孟劳,暮年甘与子同袍。
新诗比旧增奇峭,若许追攀莫太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卸下了象征官职的玉饰“葱珩”,也脱去了名为“孟劳”的佩剑,从此告别官场事务,晚年的我,甘愿和你这样的知己相伴相守。
新写的诗作比起旧作,风格上更添了几分奇特峻峭,若是有人想追随效仿我的诗风,倒也不必追求过高的境界。
注释
珩:佩玉上面的横玉,形状像磬。
同袍: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奇峭:笔墨雄健而不同流俗。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王安石晚年退隐期间(约公元1080年后),为回应友人俞秀老诗作而创作的唱和诗。诗中"暮年"二字直接点明创作时期,与王安石罢相后隐居金陵的时间节点契合。"同袍"典故源自《诗经·秦风·无衣》,此处喻指与俞秀老志趣相投的精神契合。
简析
此诗开篇便勾勒出诗人卸去官职后的生活转变,次句直白抒发了诗人晚年对知交情谊的珍视,这也是多数研究中认为最能体现其晚年心境的诗句。后两句转向对诗艺的讨论。“奇峭”一词精准概括了王安石晚期的诗歌风格,这与他早期政论诗的直白风格形成鲜明反差。末句看似是自谦之语,实则暗含对诗歌创新高度的自我期许。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21篇诗文 ► 759条名句
行香子·天与秋光
李清照〔宋代〕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清平乐·题上卢桥
辛弃疾〔宋代〕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清溪 一作:清泉)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宋代〕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