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
从茂密的芦苇丛里,驱出一群母野猪。哎哟,这可真是天子手下的好兽官!
从茂密的蓬草丛里,驱出一窝小野猪。哎哟,这可真是天子手下的好兽官!
注释
驺(zōu)虞(yú):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
茁(zhuó):草木茂盛貌。
葭(jiā):初生的芦苇。
壹:发语词。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
发:发矢。一说“驱赶”。
五:虚数,表示数目多。
豝(bā):母猪(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
于(xū)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于,通“吁”,叹词,表示赞叹
这篇作品之所以存在不同解读,争议核心主要源于对“驺虞”一词的理解差异。秉持“诗教”理念的学者将驺虞看作仁兽,提出此诗描绘的是春蒐之礼——人们驱逐危害生灵的野兽,却不赶尽杀绝,把仁政的理念延伸到禽兽身上;不过,将驺虞解读为兽名,最大的问题在于与诗歌主旨无法衔接。另有观点认为,“驺虞”是一种义兽,它不捕食活物,仅以死物为食,怀揣慈悲之心;也有说法提出,诗中的“驺虞”并非指义兽,而是负责管理鸟兽的官职,代指专门掌管鸟兽事务的官吏。《鲁诗》早已将“驺”解释为天子的园林,将“虞”解读为掌管兽类的官员;当代学者鲍昌在《释〈驺虞〉》一文中,则把“驺”理解为饲养牲畜的人,把“虞”解释为身披虎皮、高声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