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纳兰性德〔清代〕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湖光山色倒映水中,宛如铺开的画卷。乘舟泛湖,载着美酒随行,这般时光何等逍遥自在。望向远景,水中沙洲隐约可见,伴着采菱人的悠扬歌声荡舟湖上,静静欣赏这自然之美,满心都是愉悦。
近观岸边,街市热闹喧嚣,还有佳人倩影点缀其间。天色渐渐暗下来,画船上的钓竿缓缓收起。入夜后乘船归来,独自倚着妆楼,暗自思索着心事。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容若扈驾南巡,目睹了江南的湖光山色,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176页
赏析
此词专写江南景致,通篇采用白描手法,笔墨清丽简淡,将风光描摹得如实景画卷般鲜活动人。
上片“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三句,先勾画出词人的游湖情境:乘舟泛于十里湖光之上,酒壶随船相伴,岸边青色酒帘低垂,与水中白苹洲相映成趣。西风轻轻拂过,采菱人的歌声悠悠飘来,入耳彻心;沙堤之上,更有佳人舞起水袖,翩跹姿态婉转动人,这般声色相融的景致,让人沉醉其间,满心皆是逸趣。
下片“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还暗合李煜《渔夫》中“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几人”的意趣——词人置身画船,望着湖中钓竿收起的模样,切身感受着亲近自然的惬意。当
简析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是一首描写江南自然风景的词。词的上片说词人和着西风在小舟之上饮酒,醉心之趣,好似听见采莲曲悠扬地在湖面上拂过,又有沙岸上美女水袖飘然,自是美不胜收;下片表达身在舟中,好似渔夫撑竿,尽享自然情趣的美好感触。全词清丽淡雅,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江南的湖光山色,显示出士大夫的审美意趣与意欲回归大自然的情感。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3篇诗文 ► 1277条名句
临江仙·寄严荪友
纳兰性德〔清代〕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