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仲渊,吉水人,多读古书,性倜傥,好施。洪武戊辰,应诏徙江宁,守令皆礼为宾。市里争讼,走求平者盈门。永乐初,上书言便宜十事,文皇甚嘉之。
仁庙监国,江宁令王凯、上元令魏鉴,造战车不如法,系御史狱。仲渊怜凯、鉴廉,倡两县父老白其枉状。后父老悔惧鼠散,仲渊独诣东宫,陈二县令之贤。御史折之曰:“两县父老不至,若以一人,白两县长吏,公邪?私邪?” 对曰:“公私不在人之少多。诚公,一人可也。” 仁庙召与语曰:“县令诚贤,战车重事而误之,如何?” 顿首曰:“人安能每事尽善?” 仁庙喜曰:“长者之言。” 即释两县令。
亡何,应天府丞张执中系狱,使人诱仲渊如两县令救之。仲渊不可,曰:“两县令误公事,故得公言,今府丞私罪,敢面谩,且与丞俱族矣!”
执中衔之。竟因盗官钱被籍,犹不足偿,乃诬寄钞十五万仲渊所,逮狱。长子三锡,皇恐倾赀,晨夜携金偿所诬钞,得释。仲渊以直受诬,诸学士如解、胡、金、杨辈,皆忘势与交。
译文
罗仲渊是吉水县人,读了很多古书,性格洒脱,喜欢帮助别人。洪武戊辰年,他响应朝廷诏令迁居江宁,当地官员都以礼相待,把他当作贵宾。市井中发生纠纷时,来请求他调解的人挤满了门。永乐初年,他上书提出十条对国家有益的建议,明成祖非常赞赏他。
仁宗担任监国时,江宁县令王凯、上元县令魏鉴因制造战车不符合规制,被御史关进监狱。罗仲渊怜悯王凯、魏鉴为人清廉,便倡导两县的父老为他们申明冤情。后来父老们后悔害怕都逃散了,罗仲渊独自到东宫,陈述两位县令的贤能。御史反驳他说:“两县的父老都没来,你一个人为两位县令申辩,是公事还是私情?”罗仲渊回答:“公私不在于人数多少。如果是公